Now showing 1 - 10 of 16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也谈短语与句子接口——汉语完句成分的再思考
    (厦门大学, 2018)
    汉语短语实现为句子需要完句成分作为支撑,现有完句成分的几种归因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足。完句成分研究中应注意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层面的句子,对于语句信息量的计算既要考虑整体的认知推理解读,也要考虑不同类型完句 成分的分项要求,而教学中完句成分的确立应以最小基础句为出发点,避免将“完句”问题扩大为不同层面的多因语误。
      39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双语政策下的新加坡华文教育:问题与挑战
    (白帝社, 2015)
    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华语地位变迁的考察,探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所面对的一些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新加坡政府所实行的双语政策是一种非平行的双语教育,同时由于政府对不同语言定位的导向不同,使得华文教育面临结构性和根本性的困难。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展华语的应用空间、提升华语的实际地位,双语政策有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有其名无其实的局面,新加坡人兼通双语的竞争优势也将一去不返。
      102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关于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的若干思考
    (延边大学, 2011)
    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必须对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重新认识,并结合新加坡华语语言环境的变迁,讨论语法教学中语法变异的处理等问题。本文认为,在新加坡华语教学中必须强化语法教学,区分不同类型的语法变异,通过情景和任务教学法来构建儿童华语语法能力,强调应充分利用学习者的英语第一语言能力辅助实现华语语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1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成语条目中的几个问题
    (上海辞书, 2013)
    本文对《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所收部分成语词条作了分析和讨论,认为这些成语在出条形式、意义解释、配例和用法说明等几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习词典在处理成语词条时应更多地从现代汉语学习者学习的角度考虑,只有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细加推敲,才能真正突出学习特点,成为不同类型汉语学习词典中的楷模。
      31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处理汉语兼类词的再思考——基于《汉语水平词汇和文字等级大纲》兼类词的统计与分析
    (厦门大学, 2013)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文字等级大纲》中的兼类词作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分析并与《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表明,即便采取较为宽松的标准,汉语兼类词的数量也有限,不会造成所谓兼类过多的情况。兼类词处理上的不同是“小范围内的大麻烦”,而麻烦的部分原因恰恰与以往担心兼类过多而将自指类动名兼类词单类化的做法有关。辞书与教材标注词性的主要目的是概括反映词语的句法属性,帮助学习者掌握词语的用法。兼类词标注的单类化会在词语用法的解释和处理上遇到一定的困难,从语言教学角度看,《大纲》和《现汉》采取兼类词从严标准的处理办法值得商榷。
      25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国际汉语基础教材练习的设置与编写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练习是国际汉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所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练习在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的设置编排上有优势,而海外学者所编写的练习则在把握海外汉语学习者需求上有更为准确、清晰而深刻的认识,针对性更强。国际汉语基础教材中练习的设置和编写需要借鉴和吸收已有教材的优点,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在细节上落实“学习者为中心”和“交际任务导向”的编写原则。
      43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把NP一V”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延边大学, 2014)
    本文对现代汉语“把NP一V”的句法特点、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作了分析和解释。“把NP一V”具有强烈的单音节动作动词要求和后续小句强制要求,与一般“把”字句的动补糅合表达不同,“把NP一V”采取分视域表达;而与其它形式的“一V”句相比,该句式则突出了“主观处置意义”,突显施动者对某事物的某一处置动作,从而强调其与后续动作/行为结果/状态之间的紧密衔接关系。这种主观化的分视域表达能够强化情景特征,具有特别的生动意义。
      44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62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汉语交际语法论析
    (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2012)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主要采取分析路线,属于单向性解码语法。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法既有分析的问题也有表达的问题,从语言编码的角度看,第二语言学习者还需要如何把所要表达的信息合理而有效地组织起来,因此,采取由意念到语法结构的路向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做法。汉语交际语法按照从内容到形式编织和组织,既符合学习者语言表达生成的要求,也能够较好地利用学习者已经有的第一语言知识和能力。这种基于功能导向的交际语法与现有分析型教学语法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36
  • Publication
    Metadata only
    从作文语误看新加坡小学华文词汇语法教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新加坡华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二语教学,新加坡的复杂语言环境与学习者的多样混合性是新加坡华文教学面临多重困难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小学生华文作文词汇语法语误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新加坡小学生华文语误中受英文影响而形成的偏误已占相当比重,主要偏误类型集中在介词性方位结构、偏正语序、动态助词“了”的运用和句式移用四个方面;同时,新加坡小学生书面表达中,新加坡华语的一些明显变异表达(假性语误)也相当突出。这显示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对标准或规范表达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据此对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词汇语法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