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
培养“人尽其才”公民的课程研究: 基于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srxx 的实践模式 (Pei yang “ren jin qi cai” gong min de ke cheng yan jiu : ji yu Zhongguo Chongqing Shi Shapingba Qu srxx de shi jian mo shi)
Author
Yang, Zhiwei
Supervisor
Nie. Youyan
Abstract
2001年6要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引发笔者共鸣。不是用同一种要求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而是坚持关注个体,让不够优秀的优秀起来,优秀者更加优秀。防止抹煞个性的全面发展导致“发展平庸”。17的srxx学校围绕年来,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今天“培养人尽其才的有教养的未来公民”,形成了“宽广可选,个性丰富”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得学校具备了让学生“尽其才”的教育磁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相继出台,丰富、可选、走班上课成为课程实施的常态;过程性、展示性、活动性的评价成为评价的新内涵。这些做法让学生站到了学校舞台的中央,发现、激发、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是小草就让他绿地,是大树就让他参天”的“人尽其才”教育内涵:人尽其才即个性的充分发展,而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便是这个人的全面发展。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其相悖的是学生的发展片面、畸形并不鲜见。作为教育者的良知,也常为此痛心,欲尽绵薄之力使其有所改变。于是“从课程入手,加强人文素养,促进精神成长,从而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蓝图渐渐成型。本研究综述了“人尽其才”教育理念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内涵、实践策略及其成效。
Date Issued
2018
Call Number
LC315.C6 Y36
Date Submitt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