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0497/22007
Title: | Authors: | Issue Date: | 2019 |
Abstract: | 1999 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001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的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些文件精神引发笔者共鸣,学校办学价值追求不再是单纯的唯分数论,而是培养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十多年来,学校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开启了基于“公能兼修”价值观的校本化课程建构研究和实践。目前,学校在“公能兼修”价值观引领下,紧紧围绕“培养具有高尚公德,个性潜能优化的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和“九人”核心素养,全面探索建构“公能课程”体系三个系统,大力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育人目标课程化,学习方式探究化”的课改实践,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三个系列七类学校课程,搭建了“公能兼修”价值观倡导的“全面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课程平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二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明确认识到:唯分数论的学生片面性发展的办学价值追求必须改革,必须回归到教育本真,培养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上来。看到党和国家这些教育改革决定,激发了笔者的教育激情和斗志,坚定了南开人基于“公能兼修”价值观的校本化课程建构研究实践的方向和信心。本研究综述了“公能兼修”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内涵及教育主张、建构研究实践、未来展望。 |
URI: | File Permission: | Restricted |
File Availability: | With file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Master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
QianXiaobo-MEA.pdf Restricted Access | 1.69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Page view(s) 50
136
checked on Mar 28, 2023
Download(s)
40
checked on Mar 28, 2023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